廣達動向
行業動態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國的平面設計要想融入國際現代設計大舞臺,更好地與各國設計界進行交流、溝通,就必須在加快熟悉國際通用的設計語言的同時,深度挖掘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并對兩者進行有益的補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符合平面設計的當代審美標準,從而對我國藝術設計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前進,技術的發展,隨著讀圖時代的到來,以視覺傳達為目的的平面設計在國際文化交流的舞臺上已經充當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平面設計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交叉學科,它涉及到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乃至政治等諸多領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國家的平面設計水平,往往是該國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精神的綜合體現。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種藝術門類都面臨著民族與世界、傳統與現代的思考與選擇,平面設計自然也無法超脫其外。在這種背景之下,平面設計的當代審美就引發了人們普遍的關注。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際化的設計風格影響西方各個國家,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它依然具有絕對的影響力,作為設計界的主流風格引領著世界平面設計的發展方向。這種風格時尚、簡約、一目了然、便于制作。在平面設計的發展中,它一度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例如,它們被廣泛地應用到商業領域。企業、商家們紛紛借助其視覺傳達的有效性來塑造自身的視覺形象。商戰中,設計師則依托它的易于識別性和強大的宣傳性功能向顧客傳遞商品信息,引導消費潮流。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平面設計的圖形語言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認同,并成為眾多設計師的追求目標。設計語言開始變得越來越國際化、共性化。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風格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開始日漸顯露端倪。圖形成為表現創意的惟一,文字的圖畫功能被無限放大,設計的內涵更多地被符號化,傳統美學所提倡的和諧的設計風格徹底遭到了冷遇。設計語言由于過分的國際化而缺失了可貴的多元性和生動性。久而久之,人們面對這樣的作品就容易產生一種單調、乏味的心理。
結合我國平面設計的現狀來看,這種弊端也日益凸顯出來。千人一面的設計既讓人們感到審美疲勞,也使得設計界變得魚龍混雜。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設計意識的日趨成熟,建設民族性藝術設計的呼聲開始不絕于耳。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視覺語言也是獨樹一幟。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情趣是“不似之似”、“遷想妙得”、“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它不是拘泥于一時一地之見,而是致力于表達出作者的“意象”。這種“寫意”的審美特征,超越了自然與現實的界限,打破了現實物體對人們自由想象和創造的禁錮,創造出一種現實世界并不存在的鮮活靈動的藝術真實。近年來,這些中國特有的審美精神被再度挖掘,成為了激發現代平面設計創作靈感的不竭源泉。同時,許多傳統的視覺元素也在現代設計中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和價值。
中國的2008申奧標志就是這樣一個比較成功的設計。該作品整個外形是一個“中國結”的形狀。中國結是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品,有“四環貫徹、一切通明”之稱,“結”取“連綿不斷”之意。借用奧運五環色組成的五角星相互環扣,象征著世界五大洲的團結、協作、交流、發展、攜手共創新世紀。五星則形似一個打太極拳的人形,代表著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精髓。在這個標志中,作者加入了中國書法的“枯筆”效果,從而使得整體形象更加行云流水,和諧生動,充滿運動感,同時也表達出了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
另一個杰出的設計案例是香港設計師靳埭強先生為中國銀行設計的企業標志,這個標志遍及世界,深入人心。他以中國古代錢幣和漢字“中”構成了一個簡潔而富時代感的機構形象。它不僅突出了銀行的行業特征,而且賦予了銀行更多的民族文化內涵。這兩個設計運用了具有象征意義的圖像元素,通過水墨、書法等民族藝術的形式表達,表現出渾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中國審美精神的內涵,同時也反映了設計者對我國民族藝術的深刻理解和對現代表現手法的準確把握。這兩個設計既表現出了時代感,又反映了民族性,完美的闡釋了現代設計的內涵。因此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平面設計中去,完全符合當代社會的審美取向和心理需求。
- 上一條:綜合性的專業廣告服務機構
- 下一條:如何確認文化事業建設費繳納基數